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2010初二上 作業] 你為什麼信佛教?

[聖嚴書院初二上 20100908 作業 授課老師:常嶺法師]



1. 你為什麼要信佛教?(假設有人問你時,你會如何回答?)


我一開始不覺得我是信佛教,我只是想要學禪修而已,我想求得心裡的安定與平靜,我想要知道自己是誰?為何而來?想找到一個我為什麼在「這裡」的理由,所以我來到法鼓山學禪修,對於佛教名相、法會、經典等一竅不通。後來才漸漸知道,原來禪宗是佛教裡面的一支,開始接觸經典、佛學課程,才知道原來佛教有這麼多的理論基礎。


而我為什麼開始覺得我是信佛教的?是因為我發現,佛法是非常科學的,祂的理論非常清楚而且可以證實,舉例來說:佛教講空性,一切皆空,空不是「沒有」而是「非實有」,也就是說所有的萬物都可以被分解再分解,沒有任何東西是一直存在的。站在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說,已漸漸證實我們以為是最微小的元素都可以不斷地被發現是由更小的元素組成,這跟佛教所講的「非實有」契合,也就是「空」。


另,禪宗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是不存在的,而妄是幻想。自己以比較淺顯的方式來理解這句話,像是各種東西的名相都是人賦予的,也是從小學習而來,舉例來說:鑽石、黃金跟泥巴、石頭有何不同?……這些不過都是個名詞而已,對你有意義但對我不一定有意義,所以這些名相都是所謂虛妄的,都是自己賦予的想像而已。既然所有的事物都是虛妄、非實有,那只有放下對任何東西的執著,才能真正得到快樂,也就是解脫。


光是這個藉由「理解空性」進而「放下執著」而得「解脫」的概念,就讓我對佛陀的智慧充滿信心,宗教對多數世人而言不過是心靈的寄託,但若能在生活上可以應用、在實際面向上都可以舉證,讓我更相信佛法是這世上最可行的生活概念,除了能讓自己過得更好之外,放下自我執著後進而利益別人,讓這世界更好,這更是宗教教化更深層的意義。不過我覺得「相信佛法就是信佛教」這樣是不夠的,要從相信開始、去理解並身體力行,才能說自己是個佛教徒,而現在的我已經覺得自己有資格可以說「我是個佛教徒」了!




2.禪宗為何不講神通?

神通求的是什麼?我所理解的不外乎是--知道別人的心念、知道過去與未來、能看到很遠的地方、能聽到很遠的聲音這些所謂「知道別人所不知道的現象」。而禪宗法門所修行是清清楚楚活在當下,老老實實面對自己,不被外境影響,藉由向自性中的追探求得解脫的真理。所以講「神通」,容易導致無益的期待、幻覺的出現或走入歪道之中,這並不能了知空性、求得解脫,故在禪宗的法門不特別強調神通。




3.讀釋迦牟尼傳記,寫下感覺體悟感動最深的一段,這種感動跟自己到目前為止的生命歷程有何關連?目前尚在閱讀中,僅就閱讀到體會比較深刻的部分描寫


      落飾 (P68)

    菩薩在天龍八部化顯的隨眾簇擁下,坐於銀色的河灘上,
  為了顯示不貪戀財物,不崇尚小欲,於是解去身上的一切珠寶
  首飾,對闡那陀吩咐道:「車伕啊!請把我的坐騎和這些首飾
  帶回去給親人吧!我已放棄無盡的慾望,就此離俗出家。」闡
  那陀聽到,禁不住失離主人的痛苦,眼淚奪眶而出,隨即嗚咽
  著說道:「王子啊,您遠離親友,獨自留在這獅虎滿地、牛夫
  往來的叢林中,怎麼能夠修成聖道呢?!」菩薩答道:「眾生
  是單獨地生來,死也是單獨地死去,在這裡我會受點苦難
  ,但塵世輪迴之中沒有救難者。



看到佛陀說「眾生是單獨地生來,死也是單獨地死去」這句話,我有一些感觸,或許處在一個接近民間信仰的家庭裡的我,學佛是孤獨的,也常看到身邊一些學佛的朋友常常出現孤獨感,我們常常相互安慰,修行這條路是孤獨的,但有這些同學伴侶就不孤單。但從佛陀的這段話看來,因為我們是單獨地來,也得單獨地走,所以這一生修行學法的這一段路,我們得對自己負責,也得自己走過。


佛陀又說「在這裡我會受點苦難,但塵世輪迴之中沒有救難者」,因為沒有救難者,所以佛陀願意用自身的苦難發願救度眾生,所以這一點苦(放棄國土、家園、僕傭權貴、珠寶首飾)都不算什麼,只有如此走下去,才能脫離輪迴的苦海,悟出真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有佛陀這樣的思維,為了廣度眾生自身可以受一些苦難,人間淨土勢不遙遠。自己的目標簡單一點來說,是期許自己可以做到「感同身受」,若每件事自己都能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用利他的心去成就每一件事,也是將自己的感受放在一邊,去做利益更多人的事情,這是對自己的期許。




4.現代佛弟子如何護持及弘揚佛法?

這個題目讓我想到師父所說「四眾佛子共勉語」,每一句都是叮囑我們該如何護持及弘揚佛法,其中一句是我常常放在心上的:「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我想應該從此做起。師父也曾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現代的社會中,由於資訊傳達迅速且普及,網路上正信的佛教觀念不少,但也有許多並非正確觀念的偽法散播,我個人認為應盡己之力去維護正法,無論是用告知、說明、分享的方式,都可以將所習得的正確觀念藉由網路的傳播告訴更多人,避免更多人受到不正確觀念的誤導,造成對佛法的誤解。


除此之外,並且應該用積極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佛法的好,藉由自己學習禪修的經驗分享、當義工學習的收穫、佛學課程的受益及與法師對談的收穫,都可以分享給身邊所有的人:用理性的分析方法來讓相信科學的現代人接受佛法的道理,用自身感性的轉變來讓心靈空虛的現代人享受禪悅為食的歡愉。藉由盡心盡力的分享,用利他無私的態度,謙遜但不謙卑,隨性但不隨便,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不爭你我多少」,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總而言之,期許自己能做到--由自己學習佛法的受益與大眾分享,以無私無愧無求無畏的心走在學佛路上,阿彌陀佛!



--
學佛五講 第二堂課 宗教與佛教

1 則留言:

  1. 有ㄧ次我和媽媽陪叔婆到海邊去走ㄧ走。在往郊外的路程我們肚子餓了,卻不知道小吃店的麵碗跟臉盆一樣,於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最後晚輩我解決了我們三個人的份。
    ◎讀您的文章讓我受益良多是重點。感恩。...常暉合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