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20100812禪坐共修-《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

20100812禪坐共修-《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 by 常小質


妄念不正見一大堆

去禪坐共修前,正在跟同學們相互提醒這個月的菩薩戒誦戒會時間、討論下學期會開新的課程講《法華經》要不要報名,其實下班後的課程已經很滿了,但又忍不住想要去上,此時法師忽然跳出來說:「上這麼多課,還不如參一句話頭。」

我心想,參話頭對我們來說哪有這麼容易,要是可以馬上開始參話頭不用上課,我也想要去參話頭啊!從自己試著參話頭以來,好像都抓不到重點,顯得沒力沒力的,又加上佛學的底子很差什麼都不懂,當然還是很依賴上課、很依賴聽經說法,好像可以有點進步、先長長智慧,至於參話頭,有空再說吧,哪有這麼容易簡單!


《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


打坐完,投影片一打上螢幕:

「師示眾云。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
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
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
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

咚!被六祖狠敲一棒,毫不留情地修理我下午所打的妄念,禪宗這門修行當然是定慧不二,哪有上了課就不參禪的道理。法師解釋說到,修定也要修慧,像是在打坐時用方法,用方法打坐是為了修定,學方法拿來用是慧;或是在念經、念佛時,專心一致在當下,念經念佛是修慧,專心一致就是定。

唉呀!簡單幾句話解釋起來是很單純的概念,但要應用在生活之中真的需要一點功夫,要時時提醒自己「定慧不二」是要同時修習的;像是聽經上課時專心當下,在聞慧思慧修慧之時,專心一致亦是修定。而且在修行時不應有先後之分別,若認為先定後慧、或先慧後定有所次第,這觀念是錯誤的,千萬不可如是想;以前自己錯誤的觀念是,覺得禪修跟自己比較相應,就一直學禪修就好了,不必特地去瞭解佛典、參加法會,但其實都是不對的,應該要同時修習才是。

六祖在這舉了個例子,講到「定」跟「慧」就像『燈』、『光』一樣,互為體用,以前的燈就是燃燭,所以有燈(燭)才會有光,點了燭理當一定會發光,燈、光是不會分離的,若點了燈沒有光,那就失去燈的功能,也就不是燈了,這個例子更讓我瞭解定慧二者互為體用且不可分離的關係。

法師又說到,打坐追求的是什麼呢?是沒有妄念嗎?沒有妄念就跟石頭一樣,人到死都不會沒有妄念,當我們想要「沒有妄念」的時候,就是打妄念!這讓我想到之前 看過一個網路分享的趣味練習,裡面的一個題目是:「請你十秒內不要想到『白熊』或跟『白熊』有關的東西。」很奇怪哦,平常真的沒事不會想到白熊,但是提醒 你十秒內「不可以」想到白熊,這具象的、抽象的白熊忽然都在眼前跳動,連白熊洗碗精都會跑出來,很奇妙吧!這就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意識。

所以打坐並不是要追求「沒有妄念」,應該是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打坐,有妄念來去不隨之起舞,才是修定的開始。六祖在這也提了個舍利弗在森林中打坐卻被維摩詰居士喝叱的故事,讓我們瞭解打坐不是坐在那邊不動如山才是功夫,若有人告訴你這樣是對的,那真是大錯特錯。

最後一段,六祖再次說明,其實禪法並無漸頓之修行差異,而是人性有利有頓,資質比較平庸者就應該老實漸修、比較有善根智慧者就有機會頓悟,不在於修行快慢的分別,一切應當要按照自己的心性、能力、資質與相應的方法去修行,會有漸頓之說,實在是為了我們這些無知的眾生啊。


Feedback & Q-A?

講到這裡,短短幾小段的定慧品讓我聽得津津有味,心裡面踏實滿足,想問修行難不難,深覺一點都不難。就像上回提到的「做自己」難不難,其實真的不難,祖師大 德都在經典、故事中將概念講得清清楚楚,端看自己有沒有用功、有沒有提起心力去用而已。不僅如此,還將一般人可能碰到錯誤的觀念與方法在經典中再次提點大眾,不能有絲毫的偏頗,應回到正知見上才是修行的不二法門。

結束前,法師慈悲又講了大梅常法禪師跟馬祖道一禪師的精彩對話故事,為今天的開示劃下完美的句點,光是這篇故事又可以再寫一篇心得了。真的很感恩法師的用心,聽經在我固有的觀念裡是非常困難而且容易使人昏沈的,因為經文中的名相、典故太多,常常會執著在一個名相上就遺落了整段的精髓,法師會提醒大家,這個先不用知道沒關係,聽過就好,讓我們這些初學者比較安心一些,也能不去罣礙咬文嚼字的地方,能享受在法雨之中浸潤,萬分歡喜。

好像每次的開示,QA時間大家都沒有什麼問題,本來這次想來問打七的問題,猶豫了一下QA時間就過了,其實想問的是:很久沒打禪七了,這次有機會要去打七,不知道自己該做哪些準備功課?除了練腿之外,是不是要再把書拿出來看呢?還是放空自己聽師父的開示就好呢?以前去打大專七,什麼都不懂就當作度假,這次能去打七,心裡面反而有點緊張,一方面是上 班之後機會難得,深覺不能浪費時間,另一方面是希望這次能真的提起話頭來,平常有一搭沒一搭的問,似乎也不在方法上,anyway! 有空再去請教法師吧!


收拾起一顆顆的念頭、洗淨、排列,繼續向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